我们的技术

角膜塑形技术理论诞生于1956年的美国,几十年来,得不到推广,主要阻力来自于眼科界专家团队。1998年,澳大利亚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并非直接改变角膜形态,而是让角膜组织细胞在眼内重新分布。四年后的2002年,美国FDA才批准产品上市,迄今已有10年的历史了。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非手术方法矫治近视的物理疗法,即戴眼镜治眼睛。它与普通隐形眼镜形状相似,但功效截然不同。它是由硅和氟合成的一种聚合物,高弹、硬性,患者只须晚上睡觉戴上,次日凌晨起床摘掉,白天不用戴任何眼镜即可拥有清晰的裸眼视力,更为重要的是控制度数不再增长。因个体差异,有些人配戴后度数仍略有上升,但据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研究中心统计,平均每年仅上升8度,这与平均每年上升75—150度相比,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

在发达国家,这项技术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美国每年有17万人验配,欧洲每年有26万人验配,日本是世界近视率排名第一的国家,其科学发展水平之高,消费之理性更是有目共睹,每年有百万人验配。而我国虽才起步4年,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特别是在上海已趋普及。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卫生部已把角膜塑形技术列入“十年百项”科技项目,而且是眼科方面的惟一项目。 

配戴角膜塑形镜为何能降低近视?

解答:角膜塑形示意图见图2—1。

图2-1A说明了近视的特征,即眼轴超长或角膜过陡,造成视物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图2-1B 为镜片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配戴后镜片与角膜外表面之间夹着一层分布不均的泪液,泪液的流体力学效应将角膜中央上皮细胞向中周部(外)拉,同时闭眼和眨眼时,眼皮作用使得镜片中央对下方角膜施以一定的压力。这两种效应导致角膜中央曲率变平和中央上皮层变薄,视物成像点向靠近视网膜方向移动,近视度数降低甚至消除。

图2-1C显示角膜塑形过程中角膜地形的相应变化。

 (4) 角膜塑形镜可以根治近视吗?

解答:近视是由于眼轴超长和眼角膜变陡等现象引发的,而眼轴超长和眼角膜变陡的根本原因至今尚未弄清。因此,目前没有根除近视的方法。角膜塑形镜为暂时性地改变角膜几何状况,降低或消除近视度数。一旦停戴镜片,角膜会回到以前的状态。因此,必须长期使用角膜塑形镜才能保持裸眼视力清晰的效果。对部分较低度数的近视患者,在初期每天配戴镜片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可以减少配戴频率,比如,每两天戴一夜等,即可维持矫治效果。

(5)角膜塑形技术能控制近视加深吗?

美国俄亥俄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的加长为配戴框架镜、软性隐型眼镜和普通硬性隐型眼镜(RGP)的一半,说明角膜塑形术具有较强的遏制近视加深的作用。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配戴角膜塑形镜三年后,平均年近视度数的增加仅为8度,而配戴框架镜则平均年近视度数增加67度。

(6)角膜塑形技术为何能控制近视加深?

美国休斯顿大学视光学院Smith教授的近视发展理论指出,配戴框架镜,入射光在角膜中央区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了视力,但在中周部却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因此,“成像壳”与视网膜仅在中心区吻合(见图2-2A)。由于视网膜有向“成像壳”靠拢的倾向,眼轴将加速增长。配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瞳孔区趋于球面化,“成像壳”不仅在中央,同时在中周部也更靠近视网膜(见图2-2B),从而导致眼轴增长减缓。

 

(7)成年后可施行手术消除近视,为何需要角膜塑形?

解答:角膜塑形可以在用户不能施行手术时免除配戴框架镜的不便,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遏制近视度数的增加,降低高度近视的发病高度近视会引发很多危险的眼病,如视网膜脱落等眼疾。此外,近视度数越高,手术矫治时需磨削的角膜组织越多,手术风险也越高。因此,角膜塑形可以降低其它眼病的发生率和今后手术的风险。

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