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的国际交流与评价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9-13       阅读次数:

2002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了第一届全球角膜塑性学术研讨大会(GOS),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名专家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并进行了专题讨论。其中18篇论文提出角膜塑形镜和资料、控制有显效,为67.4%~76.0~10篇论文提出有效为89.0~95.7%,无1篇论文提出无效。

美国FDA认可夜戴角膜塑形镜的研究报告指出,11个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对205名近视患者(≥12岁,近视0.50~6.00D,散光≤1.75D)采用过夜配戴CRT,按统一标准严格筛选,规范程序,观察9个月,发现裸眼视力≥20/2067.4%,≥20/3294.3%,≥20/4095.7%。患者评价视力好或很好,戴镜前仅有11.8%,戴镜后可达91.7%

与会代表基本上认为角膜塑形镜对近视眼的预防、控制、治疗方面,均能发挥一定的功效,尤其是现代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度,控制近视发展方面的快速、有效、安全、可预测、可逆转、可调控的。同时也指出,对产生角膜塑形的基质以及如何维持长期的效果和安全性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与观察。

第二届GOS2004722日至25日仍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有34个国家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第三届GOS2005728日至3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来自31个国家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就角膜塑形术理念,患者选择的要点、配镜前评估、准确的角膜量度,开发高度近视、散光、远视、老花眼,减少高度像差,降低感染机会的镜片等方面发表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建议,提出角膜塑形术有惊人发展使验配技术更简单和有效时,患者兴趣进一步提高。很多患者并不想做激光手术,而角膜塑形术正好提供另一个理想选择。调查发现84%患者对角膜塑形术比激光手术更感兴趣,而03%患者说极想试个理想选择。调查发现84%患者对角膜塑形术经由高度训练有素的眼视光专家的主导与推动下,的确有巨大发展潜质和增长,角膜塑形术并不单纯是一种RGP或接触镜现象,角膜塑形术是代表历史上我们为改善地球上无数人类视力的机会。

关注角膜塑形学基础,最为引人注目的报告主题是“近视发展机制以及接触镜对近视发展的控制”。在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权这些亚洲地区,近视人群占到总人口的80%。国际卫生组织(WHO)已经把屈光不正列为“全球扫盲行动”五项有限领域之一。

美国Houston大学的Earl L.Smith博士作了近视机制的报告。他介绍了许多机遇基因和环境因素的近视发生发展理论。他引用1977Wiesel RaciolaFDM研究,说明清洗的视网膜成像对正常的屈光发展有直接影响。Smith博士认为,中肘部视力可以影响视网膜中央屈光系统的发展,中州部成像面与视网膜的偏离引发中央区轴性近视的发展。他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仅仅视网膜中央成像正常不足以控制近视的发展:由于眼睛形状或角膜表面非球面光学表面的缘故,“矫正了”的近视眼,尽管中央成像点在视网膜上,在周边的视觉区域常常成远视状态。然而,“欠矫”并不是有效的缓解近视发展的方法,因为很小的“欠矫”并不能消除中周部远视屈光不正。通过改变瞳孔区角膜曲率,有可能矫正中央屈光不正,同时又矫正中周部屈光不正。Smith这一理论解释了关于RGP镜片对近视控制效果的黎础宁试验结果并不想长期以来理论上预测的那样显著,这些理论把终点放在中央聚焦点上。

一些研究人员建立“光学模型”为理解光学变化提供了有用工具,可能有助于设计出是患者视力最优化的镜片。角膜塑形后角膜存在一个最佳的形状,为了达到最佳视力,这以行状应该使离焦和相差最小化,尤其是为了减少近视加深,这一形状应与相差控制相联系。

香港理工大学的Pauline Cho博士报告了她的研究小组关于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研究结果。她的研究目的是确定角膜塑形镜是否对降低近视和控制发展有效。该研究对接受角膜塑形治疗儿童的眼轴长度(AL)和玻璃体腔长(VCD)的变化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观察,然后结果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是35个配戴普通框架镜的儿童。

Cho的研究队形为7~12岁的儿童,球镜度数在-0.25~-4.50D之间,散光小于-2.00D。观察记录的数据包括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厚度,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长。在参加试验的43名儿童中,有35明(16男、19女)完成了试验。研究人员对24个月周期被研究者的眼轴增长进行了分析,接受角膜塑形治疗组眼轴的平均增长为(0.29±0.27mm,而对照组为(0.54±0.27mm,角膜塑形治疗组玻璃体腔的平均增长为(0.23±0.25mm,而对照组为(0.48±0.26mm。尽管个体ALVCD的变化差异很大,但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眼轴增长显著减缓,平均眼轴增长只有框架镜佩戴者的一般,因此角膜塑形对于降低近视和控制近视发展使有效的。

特别提出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和前进。作为有代表性的国家,中国和荷兰的角膜塑形术是两个独特而相反的经验,在中国发现市场销售过度,缺乏正确角膜塑形镜培训与验配,戴镜后随访与监控缺乏或不足,这些隐患孕育着灾难发生,灾难是一过夜配戴引起角膜溃疡的形式发生的。荷兰正好相反,虽然角膜塑形镜配戴患者快速增加,由于去干过提供完善的培训和设备,要求必须使用角膜地形图来进行验配,而且荷兰验配医师与加工试验室有紧密联系,患者均得到清楚的指示和指导,要求必须有随访检查,基于良好的精确的管理之下,所以角膜塑形治疗在荷兰获得了显著的成功。

另外亚洲与欧洲验配角膜塑形镜的理念有所不同,因此戴镜的队形与年龄亦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