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膜塑形的首要因素,是要相信这一技术。该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熟到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它在西方能够安全有效应用,在中国也可以。
2、第二要素是验配医师能够理解角膜塑形的作用原理和镜片设计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角膜和屈光特征提出个性化设计建议,为取得好的、安全的疗效打下基础。
3、第三要素是精心挑选患者,不适合验配的应坚决拒绝。最佳患者应是:眼部无疾病;角膜不要太薄(>4mm);近视低于6.00D;顺规散光低于150度或逆规散光低于75度;近视度数与散光度数之比大于2;瞳孔尺寸不要过大;眼压在12~21mmHg之间;角膜平坦K值在40~46D之间;角膜e值>0.5。此外,儿童和青少年的矫治效果较成年人好。
4、第四要素是进行试戴。由于角膜塑形是一种动态过程,简单地按静态角膜参数设计并不能保证配适性。通过试戴可以观察到许多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后可以验配更适合的镜片,大大提高验配成功率,降低后续服务工作量。我们采用试戴程序后(一般试戴2小时),验配成功率超过95%。
5、第五要素是角膜塑形镜可以夜戴,也可以日戴。在中国,由于外部空气环境不够清洁,我们一般要求患者夜戴,患者满意度较高。部分患者在初戴第一周点用抗炎药水作为预防措施。对于夜戴持续缺氧者,我们主动要求其放弃角膜塑形。
6、第六要素是严控镜片质量。收到镜片后应用显微镜检查镜片表面和边缘的光洁度。在将新片交给患者时应让患者再次试戴,已再次确认镜片的配适性。
7、第七要素是复诊不能只查视力还应包括配戴安全状况。应检查角膜表面状况,镜片表面状况及患者的其它感受,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8、第八要素是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向患者介绍角膜塑形术时,不应做 不切实际的承诺,包括预期裸眼视力、近视度数的降幅、镜片的寿命以及镜片配戴的频率等。患者首次咨询时,我们发給一张《角膜塑形术相关知识》,全面、实事求是地介绍这一技术。根据我们的经验,将预期裸眼视力情况和度数降幅列于下表。
Ortho-K CL预期矫治效果
矫治前度数 | 矫治30天后效果 | |
视力改善情况 | 度数降幅 | |
400度以下 | 裸眼视力提高到1.0以上(含) | 75%以上 |
400~500度 | 裸眼视力提高到0.8以上(含) | 65%以上 |
500~600度 | 裸眼视力提高到0.6以上(含) | 55%以上 |
600度以上 | 是具体情况而定 | 300度以上 |
这一预期较为保守,实际中效果更好,患者会更满意。镜片寿命一般在2年,保养好或及时打磨后可以更长些。若镜片不能保证安全使用,应及时、强制性地要求患者更换镜片。对于验配频率,大多数人每天都要配戴8~10小时,部分患者隔天、甚至每3天配戴8~10小时便能维持效果。
9、第九要素是保留完整的患者档案,也是角膜塑形成功的一大要素。应让患者了解相关且真实的信息,让患者在“角膜塑形术相关知识”、“角膜塑形三方责任书”、“镜片使用和护理注意事项”、“复诊安排”等文件上签字并存档。保留好患者初诊和复诊检查详细的记录。
10、第十要素是角膜塑形收费应合理,我们坚持按患者的近视加散光度数收费。度数越低,收费越低。这样可以鼓励低度近视患者及早接受治疗。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好、成功率高。
11、最后,对患者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要:①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和手部卫生,使用指定的护理产品。在中国,尤其要注意水的质量。不能用自来水冲洗镜片,自来水中含阿米巴,用凉开水为佳。②患者的眼部和身体不适时,抵抗力下降,较容易发生感染,应暂停配戴角膜塑形镜。③由于夜戴后镜片容易粘在角膜上,强行摘片会引起上皮损伤,应要求患者摘镜前点滴舒润液,确认镜片滑动后方可摘片。④提醒患者,一旦戴镜时感觉疼痛、流泪、视力减退等症状时,应立即摘镜,点用抗生素药水并前往验配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