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最早引进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突然宣布,今后不再动这种手术。其理由是,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蔡瑞芳在台湾眼科医学界颇具分量,正是他19年前引进当时连美国也还没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准分子激光层状角膜成型术”(LASIK),并完成近500例的人体临床试验。
这一消息引发很多疑问,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究竟有多大风险,已经做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消费者该怎么办?蔡瑞芳的宣布,引起台湾眼科医学界讨论,也冲击近视矫正医学的市场。蔡瑞芳表示,LASIK是划时代的医学创举,利用雷射刀将近视病患的角膜环切约四分三圈,掀起上层角膜后,接着以雷射刀切去下层角膜,再将上层角膜覆盖回去。由于角膜变薄,焦距变短,从外进来的光线就可精准对焦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虽然LASIK具有雷射刀切割精准、近视矫正准确及角膜没有结疤反应等优点,却也有术后易出现眩光、夜间视力减退及眼睛干涩症候群等并发症,因此眼科医师施术前要慎选合适病人,并主动告知可能并发症。但十几二十年过后,一些当年未想到的并发症陆续出现,蔡瑞芳最近就接到十几例受不了并发症而就诊的个案,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且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弱,日常生活及工作都大受影响。
突然抛出震撼弹,蔡瑞芳清楚知道此举可能会挡人财路,甚至引来反弹及攻讦,但他坚持,身为医者应有责任,既然当年受术患者如今陆续出现未曾料到的并发症,难保未来不会再出现其它并发症。基于医学良心,也为了病患着想,他只有选择停开这种手术,不让伤害扩大。
随着科视角膜塑形镜在国内外临床上的成功推广,其摘掉眼镜和减缓近视加深速度的独特疗效,成为矫治近视的新主流。据悉,科视角膜塑形镜是通过夜间配戴一种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近视,其最大特点是非手术、无创伤、快速提高裸眼视力,并有效遏制近视加深。技术虽来自美国,但科视角膜塑形镜是根据国人的眼球特点自主研发,获得了美国FDA和国家药监局(SFDA)的双重认证和临床使用。
梦戴维角膜塑形镜,非手术矫正近视,安全便捷,轻松解决升学、择业、参军、体检障碍!治近视,找科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