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屈光系统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7-19       阅读次数:
         眼睛要能看清楚外界的物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眼的屈光系统必须充分透明,这样可使外界进入眼的光,从角膜到视网膜没有任何障碍;其次,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的中心凹,其成像应清晰且需足够大;第三,视觉器官生理功能的健全:整个视觉分析器,也就是从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的相应部分必须完整并且具有正常功能。
人眼的屈光系统可看作是一套复杂同心共轴的透镜组合,光线到达眼底视网膜前,必须经过一系列屈光间质,这些屈光间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等组织,最后到达视网膜。由此可见,对于屈光间质之间表明弯曲度、折射率以及彼此间位置的关系都应有正确的认识。
根据许多学者测量的数据,眼屈光系统基本数据表:

眼屈光体名称
Helmholtz
Gullstrand
角膜的折射率
房水、玻璃体的折射率
晶状体的折射率
晶状体核的折射率
角膜前弯曲半径
晶状体前弯曲半径
晶状体后弯曲半径
晶状体前表面刀角膜顶端距
晶状体后表面刀角膜顶端距
前主点位置
后主点位置(从角膜顶端起)
前节点位置
后节点位置
前主焦距(前主点算起)
后主焦距(后主点算起)
眼的总屈光度(D)
——
1.3365
1.4731
——
8.0
10.0
-6.0
3.6
7.2
1.9408
1.3563
6.967
7.373
-14.8583
19.875
67.30
1.376
1.336
1.386
1.406
7.7
10.0
-6.0
3.6
7.2
1.348
1.602
7.079
7.333
-17.054
22.785
58.64

       在眼的屈光系统中,角膜前面的屈光力量占全部屈光力量的3/4,远较晶状体的力量大,晶状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所以这两部分都可以视作是一个凸透镜,并且两者互相增强其屈光力量,两者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屈光系统。根据Gullstrand的测量,眼的全部屈光力量是58.64D。眼睛就是借助这样强大的屈光力量来完成其极为精密的视功能,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地像。
我们可以看出,屈光系统中屈光成分及精确而适当的搭配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屈光系统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屈光状态,也就是说,眼的屈光状态取决于眼球前后径的轴长和屈光系统中的各屈光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眼的屈光类型分两大类:一类称正视眼,一类称非正视眼。一个距离眼5米以外的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过不用调节作用的眼屈光系统,光线被折射后成一焦点,此焦点能恰好落于视网膜上,这类眼称为正视眼。倘若平行光线进入不用调节的眼后,不能称为焦点在视网膜上,这类眼称为非正视眼或屈光不正。
非正视眼分为三类:焦点位于视网膜的后方者称为远视眼;焦点位于视网膜前面者称为近视眼;如果在各子午线屈光你的大小不同,不能形成一个焦点,只能成为焦线者,即称为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