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1、入院后,患者应卧床安静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免病情加重。
2、避免受凉和感冒,发热和严重的咳嗽需暂停手术。月经来潮增加术中出血风险,也不能手术。
3、按医嘱按时吃药和滴眼药。
4、术前一天做好全身清洁,包括理发、洗发、洗澡、剪指甲。
5、术前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加重术后呕吐。术前要排空大小便。
二、手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体位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常常根据裂孔位置和眼内填充物的情况,需要患者配合特殊体位,促进裂孔封闭和视网膜脱离复位。
眼内没有注入气体的患者,术后体位应该保持裂孔位于最低位。在术后一个月内都不提倡仰卧位,提倡侧卧位,以防仰卧时炎性渗出物沉淀到黄斑处不易吸收,日后引起黄斑前膜形成。。对眼内注入气体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常要严格限制体位,尽量少下床活动。
气体和硅油比水轻,具有上浮力和表面张力,可利用气体和硅油这种特性顶压和封闭视网膜裂孔。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有4种:面朝下体位、半靠位、侧卧位和头低位。
(1)面朝下体位:患者面部平面与地平面平行,既可俯卧在床上(患者俯卧,胸部垫一枕,面朝下与地面平行),也可坐在床边(患者坐在床边,额头枕在枕头上,面朝下与地面平行)。
(2)半靠位:患者头的纵轴线与地平面的夹角≥75o ,适合上方10~2点方位的裂孔(患者靠床,头保持直立或低头位)。
(3)侧卧位:患者侧卧任何一边,头部垫一枕头,侧面与地面平行,适合2~4点和8~10点方位的裂孔。如裂孔位于2~4点方位,患者向右侧卧;裂孔位于8~10点方位,向左侧卧。
(4)头低位:患者俯卧,胸垫高,呈胸高头低的倒置头位。适合4~8点方位的裂孔。对上下均有视网膜裂孔的病例,因为上海的裂孔较易在正常体位下得到气体和硅油的顶压,应以下方裂孔为主,采取交换头低位和面朝下体位各数小时(4小时交换一次)。
如果用的是过滤空气填充,3~7天气体已经大部分吸收,在保持原来体位就不起作用了,应该改为裂孔位于最低的体位。而注入膨胀气体和硅油的眼,一般要保持体位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伤口已经长好,视网膜裂孔已经封牢固,就可适当改换其他体位,但也应当避免仰卧位,以防硅油或气体进入前房。
2、饮食
患者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该吃些什么?应忌些什么?目前,尚未发现会影响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的食物,按民间说法忌口没有任何道理。术后应吃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鱼类、肉类、禽类和蛋类;具有助消化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但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食不节(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3、热敷
角膜上皮完整和没有活动性眼内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可进行眼部热敷,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眼部的炎症产物吸收。热敷方法:用拧干的热毛巾放在手术眼的皮肤面,毛巾转凉在用开水加热;或用热水袋隔着湿毛巾(手绢)热敷术眼,每日3次,一次30分钟。每日热敷,直到眼部无充血表现为止。
三、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期复诊
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能及时发现手术眼的异常情况,接受医生的诊治和指导。出院后回医院复诊的间隔时间是1周、半个月、3个月、半年。以后每半年复诊一次。如检查发现并发症,应遵照医生当时嘱咐按时返回医院检查和治疗。
2、健康指导
如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先兆症状,如闪光感、眼前黑影增多和视力下降,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就诊,早期诊断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除限制患者剧烈活动1~3个月外,一般室内生活行为并不受限制。做过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患者和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如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跳水、调高等运动。
高危因素眼经过预防治疗和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过手术,并经医生确诊治愈3~6个月,打保龄球、乒乓球,游泳,慢跑,做体操和打太极拳等并不剧烈的活动对患者没有太大的影响。日常生活和做一般家务并不是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只要不做扛和抬一些重物的事,不会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眼产生影响或引起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