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角膜塑形术治疗效果较以往快速很多,所以又称为“快速塑形法”。患者配戴一夜后即有非常显著的矫治效果,之后的治疗期为10~30天,达到最终的矫治效果。
现代角膜塑形镜采用四区设计。四区分别为:基弧区,又称中央光学区或治疗区;反转弧区;定位弧区,又称为配适弧区;和周边弧区。现代角膜塑形镜示意图。


基弧区的曲率较角膜中央曲率平坦,差值一般为希望降低的度数与过矫度数之和。目前,美国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最大降幅为6.00D。在设计镜片时,不应超越这个极限。基弧的宽度为5.50~8。00mm,以6.00~6.50mm最为常见。瞳孔越大,基弧宽度应相对放大。而度数越高,治疗区,即基弧宽度不宜过大。
反转弧较基弧陡。两弧曲率之间差异从3.00D直至15.00D,与度数降幅相关,也与中央区和定位弧区的角膜曲率有关。反转弧区的宽度为0.60~1.00mm。一些最新的设计,如欧普康视科技有限公司的梦戴维,将反转弧区分为两个曲率半径不等的弧,以改善其与中央基弧和定位弧的连接。
定位弧的设计原则是使镜片在该区域与角膜呈平行状态。由于角膜通常有中央向外趋于平坦,且e值分别不均匀,一些最新设计将定位弧区分为多弧段,以改善镜片定位弧区与角膜的吻合性。
周边弧较定位弧平,在镜片的外沿生成一边翘,便于泪液交换。普通RGP边翘一般为80~120纳米,而塑形镜一般设计为60~70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