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泪道阻塞常规治疗方法有泪道冲洗、扩张、穿线或手术等方法,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虽然手术方法简便,但效果差,如泪道探通虽可使泪道扩张,但对阻塞部位仅为穿破而非穿通,且损伤正常黏膜组织形成瘢痕加重阻塞。手术治疗方面如鼻腔泪囊物吻合术效果肯定,但手术复杂,组织损伤大。改道后的鼻腔引流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且颜面留有瘢痕。泪道插管术因为存在义管不易固定,常有滑脱感,并长期刺激黏膜产生炎性增生,容易出现再度阻塞。
随着激光技术在眼科领域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今年来已逐步将激光技术引入泪道疾病的治疗,将过去无法治疗或常规治疗难以治愈的泪道阻塞得到成功治疗。KTP激光是今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KTP激光泪道治疗机通过光导纤维将倍频率激光传输进入“缝隙”组织,利用激光对组织的汽化作用,快速而有效地去除、疏通病变组织。KTP倍频激光泪道阻塞治疗手术是目前国内全新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汽化明显,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治疗时间短、不出血,不住院、不开刀,不需在泪道内留置支撑物,是理想的泪道重造门诊手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内窥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内窥镜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特别是现在内窥镜做得非常灵巧,管径很小,可以到达泪道的任何部位,通过显示器的放大作用清晰地观察泪道的细小变化,配合使用激光和微型电钻,是泪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得到了明显改变。其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内窥镜可以观察到泪道阻塞的部位和官腔情况;另一方面;可通过工作通道直视下进行同步治疗,这样可以使泪道疾病的诊断更为准确精细,而手术方法的选择目的性更强。泪道内窥镜主要是为泪道病的诊断和治疗设计,分为检查用二通道探头,直径0.8mm,探头内含有两个管道,一个管道通过直径0.6mm内窥镜的照明和摄像纤维,另一个管道通过直径0.2mm连接冲洗装置,治疗用三通探头,直径1.1mm,探头内含有三个管道,一个管道通过直径0.6mm内窥镜的照明和摄像纤维,另一个管道通过直径0.2mm连接冲洗装置,中间的通道为直径0.4mm工作通道,可以通过激光纤维或微型环钻。这样就可以再直视下对阻塞部位进行治疗,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假道形成,有效地保留了泪小管自身的虹吸作用,具有对泪囊和其它部位的类泵功能影响最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持续时间短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与治疗中。通过在对以往单纯激光或探通术后病例的检查发现,前两者治疗后泪道管腔内长残留白色纤维状物,一端游离,冲洗时通畅,但细菌、分泌物易附着,这些可能是术后在阻塞发生的原因。单凭盲目治疗很难将其去除干净,恢复光滑官腔。而在内窥镜的直视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纤维并彻底清除,有效地保存了正常管道的通畅,避免泪道黏膜的大面积损伤,可以更好地避免术后瘢痕形成及再次阻塞发生,是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