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塑形镜验配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9-23       阅读次数:

选择使用目的

鉴于目前角膜屈光手术条件,设备、经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可能是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均能达到术前设定的目标,即使是条件非常优越的大型医院也会难免发生一些失误和预测不到的闻听,抛开术后继发圆锥角膜等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外,较多出现术后欠矫、过矫、带入性散光,甚至引起屈参差的视觉异常,因此角膜屈光手术后的视觉管理不容忽视。

非手术矫正目前仍考虑两大类,框架眼镜和接触镜。如果术后残余的球镜度和散光度很高,特别是显现不规则散光,或存在较大的屈光参差,从光学理论上框架眼镜矫正不良或无法矫正,则只有借助接触镜,尤其是透气性硬性接触镜的光学优势来进行有效矫正。

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形态学的改变,与正常角膜比较在于曲率半径的角膜中心区增大,而旁周边区减小,表面几何形态恰恰想反。国外目前已特别开发了专门针对手术后使用的接触镜,而这种镜片的设计与目前所用角膜塑形术的所谓反向几何形后表面4~6弧设计镜片(角膜塑形镜)非常相似,而且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地形图的改变也与术后相近,所以我们考虑可以利用这种角膜塑形镜的基本设计为手术后的患者服务。

为了解术后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的一通性,利用Tomey IV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表面30个投照环,计算没6环的平均曲率,共分为5区。同时选择验配角膜塑形镜的中低度近视眼(﹣2.00~5.00D30眼,戴镜后获良好规则角膜变形的家i凹模地形图,亦分为5区,对两组地形图中个区的平均曲率进行比较,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两组无论是中心区、旁中心区,还是旁周边区、周边区、其角膜曲率值并无明显差异,表明这种镜片应能很好地与术后角膜向匹配,通过一定的微调整即可获得良好的配适状态。而非常料号的配适又是使术后眼获得最佳视力和最舒适戴镜,以及最小刺激和最少损伤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