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发病急且可恢复,推测为感染所致。此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它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仍需更多的研究始能确定。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最近有人使用视网膜色素上皮膜蛋白在Lewis大鼠诱导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发现此种模型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炎症。组织学上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有斑状的细胞聚集其中巨噬细胞是主要的细胞类型。由此认为巨噬细胞在其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通常无全身病史,无感冒样的表现,多出现单侧视力下降,但视力下降的程度有很大变异。患者多有视物变形、中心暗点和色觉异常少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患者多有轻度的视力下降,低于20/30者仅占1/4,一些患者可出现色觉异常。
2.体征 眼前段通常无任何炎症的体征;黄斑区出现典型的暗灰色散在的成簇的点状病变,每簇有1~4个点状病变病变周围出现黄白色晕环改变,均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随着病变的消退,暗灰色点状病变的颜色进一步加深,或病变褪色检眼镜检查下已难以看到,黄白色晕环状改变也随之消失黄斑区以外很少出现上述病变。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诊断:
此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即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伴有典型的黄斑区成簇的点状病变Amsler方格表检查、视野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和电生理检查等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治疗:
本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病毒感染史者可给抗病毒药物或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禁用激素,有人报道激素治疗可引起复发或病情恶化。
预后:
本病有自愈倾向,视力预后一般是好的。多数患者的视力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但若病变侵犯黄斑中心凹部位则视力恢复较差。患者的黄斑病变一般于6~12周消退,个别患者可有复发但患者视力预后好。据报道,对8例患者平均随访4.2年,视力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是一种以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急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典型地表现为黄斑区暗灰色簇状的小点状病变,病变周围有黄白色晕环环绕,通常伴有视力下降,这些病变多在数周~数月内自行消失视力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本病是由Kriu 和Deutman于1972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流行病学:
此病发生于16~75岁的健康人,发病年龄的中位数约为45岁无种族差异,男性多见约占患者总数的2/3。疾病多累及单侧,也可累及双侧(占40%)虽然目前尚无此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但根据报道的病例可以推断它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临床报道的病例可能少于实际发病的例数,主要是与疾病的自限性有关还可能与临床上易于将此病误诊为其他黄斑和后极部疾病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