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n于1866年最先提出近距离用眼与近视眼的关系,认为学生看书时间过长、学业紧张可引起近视眼。Karlsson于1974年根据大量资料强调了学校性近视眼的含义。余匡伟于1982年提出了学生近视眼的视近负荷因素,即指出读写作业时书本与眼的距离近是近视眼发生的因素。Angle于1980年统计13536例12~17岁学生发现,近视眼患病率在每天看书时间短于1小时的人群组为22.7%;1~3小时的人群组为32.8%;长于3小时的人群组为34.6%。我国钟润先等早年即指出:过度用眼是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并概括为“两长一短”,及每天学习时间长、一次性持续用眼时间长及睡眠时间短;“两多一少”,即课外作业多、考试多及可外活动少。国内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长时间看电视诱发近视或加深近视眼。
职业因素中,近视眼是视近工作的一种职业病,这也也长时间视近负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