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设计方法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8-16       阅读次数:

对于患者,具体的镜片参数,如各弧曲率半径、宽度等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设计确定。

1、基于角膜地形图的设计软件

首先用角膜地形图仪采集患者的角膜地形数据,然后由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如:Ortho-ToolsBE等,计算出镜片参数。最常用的“设计依据”是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泪液层厚度的分布。通常要求中央区泪液层厚度为5~10纳米;平行弧区约20纳米;周边弧区60~70纳米。

该方法给设计验配人员提供了便利,但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各角膜地形图仪厂家数据的定义方法和数据格式有异,没有一个通用软件兼容所有较欧美地形图仪测出的数据;第二,如果角膜地形图数据不准确,据此设计出的镜片参数偏差也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角膜塑形是一种动态过程,镜片与角膜之间的接触形态随时间变动,初始时的静态“最佳”设计并不能保证持续的适配,甚至可能在配戴1~2个小时后就不合适了,如偏位和松紧布适等。目前的软件还午饭模拟人的角膜在塑形过程中的变化,另外角膜地形图也无法模拟周围眼睑对镜片配适的影响。该方法一次性验配成功率约为75%~85%

2、基于角膜中央K值和e值设计软件

在角膜地形图为普及前,这种方法被普遍使用。它首先测得患者屈光度、角膜中央K值和e值、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等。根据角膜中央K值和e值将角膜表面简化成一个理想化的、偏心率为常数的由内向外渐平的非球面。然后根据经验公司计算出的镜片参数,使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泪液层的厚度有一个理想的分布。

该方法是桑一种方法的简化,较上一种方法更加易用,但和上一种方法有同样的不足,其一次性验配成功率将上一种方法低,约为70%~80%

3、标准片试戴法

根据系统检查得到的角膜几何形态及患者期望降低的屈光度,镜片设计师通过设计软件、人工计算机临床经验等设计出一套标准镜片,分析患者试戴前后角膜形态变化,试戴1小时至一夜后可以再其中找到适合(最接近的)的镜片。医师根据试戴中的观察作出修改或不修改的建议,决定“处方镜片”的参数。

虽然试戴上验配人员在首次验配时花费较多的时间,这种方法较上两种方法有显著优势。首先,角膜参数检测稍有不准对结果无太大影响;第二,试戴能检查出一些仪器测不出的因素对角膜塑形过程的影响,如眼睑、泪膜表面张力等;第三,试戴能观察角膜塑形的动态过程,确定出最适合塑形(而不仅是塑形初始时)的镜片参数;第四,试戴能观察角膜塑形的动态过程,确定出最适合塑形但实际效果效果不佳的患者。此外,如果标准片用正式材料制作,可以讲试戴合适的镜片直接交给患者,节省患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