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检查项目包括听取患者主诉,询问戴镜方式、戴镜时间,有无自觉症状,视力稳定情况。进行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泪液检查,镜片配适状态检查,镜片参数检测,镜片有无损伤、无染、沉淀等观察,并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某些特殊检查项目。
患者主诉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自觉症状,如异物感、充血、眼痒、分泌物、流泪、灼伤、压迫感等不适症状,是戴镜后马上出现还是戴镜一段时间后出现,或是与戴角膜塑形镜无关。
远、近视物清晰度是否满意,摘镜后视力有无下降,有无视力波动、重影、模糊、眩光、视物变形。
戴镜方式和时间:采用日戴或夜戴或弹性配戴,每日是否规律使用,平均戴镜时间,有无过长和过短的情况,
镜片是否超期使用,镜片有无偏心 、容易移位。干燥。出现油污。沉淀、透明度下降或破损、丢失。
视力检查
测定远、近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达不到最佳效果时应进行主、客观验光矫正。
裂隙灯检查
眼表体征:检查有无明显睑、球结膜充血,乳头和滤泡,特别有无巨乳头状结膜炎发生,有无角膜水肿、角膜机械性损伤、角膜点状着色、角膜浸润和角膜溃疡等,有无角膜血管增生、色素沉着和角膜斑痕等,泪液分泌量和泪膜性状有无异常。
镜片配适状态:是否保持良好的配适状态,有无过松或过紧,看起定位是否在角膜中央,有无偏位,看镜片的活动度和活动方向是否适宜。用荧光素染色后观察镜片各弧面与角膜表面的相互位置、相互接触与间隙的关系,及其规则性反应。
镜片的检查:列席灯下或利用投影仪检查镜片表面是否有划痕、沉淀、污染、锈斑,镜片是否有破损、变形、变色灯,同时利用焦度计和曲率半径测定仪等确认镜片有无变形、左右眼错位或错用了其它镜片。
屈光度及角膜曲率的测定
裸眼和戴镜状态下分别进行电脑验光+角膜曲率检查。戴镜和私立低于验配时的最佳视力者进行偏上验光,追加矫正。夜戴角膜塑形镜者摘镜后裸眼视力低于0.8者,也要进行插片验光,观测屈光度数是否稳定,有无视力矫正不良等。如发现引起明显的带入性散光或可能存在配适问题,需配合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必要时停用数日后重新验光、测定。
泪液检查
加以没3个月利用Schirmer试纸或酚磺酞染色棉丝测定泪液分泌量,并观察泪膜破裂时间,利用表面泪膜观察装置观察裸眼及镜片表面泪膜的形态分级。有干燥感、干眼倾向者最好每次复查时常规检查。
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
戴镜初期(1个月内)每次复查时以及之后每2个月复查时检查。尤其是夜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地形图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夜戴镜片的配适状况,有无位置的偏移等。角膜地形图可以很好的监控矫治效果,指导镜片的调整和适时更换。
其它特殊检查项目
推荐每6个月作对比敏感度/眩光对比铭感度检查,主观波前像差和角膜知觉检查。以了解戴镜后视觉功能的变化和角膜健康状况,指导今后的合理戴用。
护理的检查与指导
确认护理用品使用和护理程序是否规范,酌情给予进一步指导和培训,酌情建议患者更换镜片。
复查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视力不良和配戴不适的常见原因
配适状态不良(过松、过紧、中心定位不良)。
镜片设计部适宜(与眼表形态不相符)
镜片上、下方黏附固着
镜片异常(表面划伤、附着物、沉淀物、变形、缺损、湿润性低下)
镜片清洁护理不当(不更换药液、不清除蛋白、手指污染等)
戴镜时间过长或过短、使用不规则、擅自更改戴镜方式。
镜片错用(左、右眼错位)
角膜哦上皮损伤、浸润,甚至感染
过敏性结膜炎
其它眼疾(睑腺炎、流行性角膜炎、视网膜视神经病变、黄斑部疾患等)
处理方法:
配适不良:根据镜片位置、活动度、荧光染色图像和角膜地形图改变,反复调整镜片设计,或适当抛磨进行微调整,直至或最佳配适状态。
镜片问题:自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或委托厂商做进一步处理。镜片过于污损、老化则尽快更换。
眼表疾患:及时摘镜后由专业医师治疗处理。好转后可继续戴镜
患者食用护理不当:教育患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时纠正不良操作。过于懈怠马虎者最好劝其中止戴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