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史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8-6       阅读次数:

1、古代白内障手术

最早进行的白内障手术为白内障针拨术,通过专用的拨障针,在颞侧角膜缘后4mm经过结膜、巩膜进入眼内,手术医生凭感觉在虹膜后用拨障针将晶体在向下或向后拨例瞳孔区,手术即进行完毕。手术成功的标志是患者能够看到物体。最早有白内障手术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600年,印度名医Susruta所著的《妙文集》上,在我国最早的是公元752年唐朝王熹所著《外台秘要》。

2、传统白内障手术

随着医生对晶体状解剖结构认识的逐渐增加,传统意义上的白内障手术逐渐开展。世界上第一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是在1753年有Jacques Davie医生完成的。其手术方式是:切开下方角膜,用针划开前囊膜,松解囊内容物与囊莫间的粘连,压迫下方角膜缘而将核娩出,在将残余晶状体皮质用器械刮出。由于切口很大,术中前房是完全开放的。传统白内障囊外摘术存在许多问题,如皮质清除不干净,引起瞳孔区混浊,术后炎症反应强烈引起虹膜后粘连及瞳孔阻滞等。

由于白内障外摘除手术存在的问题,白内障囊内摘除术逐渐i型能够器,技术也不断的得到改进和完善。1895年,Colonel Henry Smith通过压迫角膜缘部眼球表面,松解并离短悬韧带后,推压游离在下方的晶状体,同时用斜视钩轻压下方角巩膜缘以助晶状体发转从切口娩出,而后Smith进行了该进,使金装提直接水平被娩出,即Smith-Indian直线娩法。1961年,波兰的T.Ktawawicz首创冷冻摘除发。切口角膜并牵开虹膜后门将冷冻头置于晶体前囊上数秒,使之冷冻黏着,将晶体提起摆动,促使悬韧带断裂后拉出。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可以把混浊的晶体完全摘除,但是晶状体本身是+19D左右的凸透镜,在眼内起重要屈光作用,白内障手术后无晶体眼视一种调节的高度远视眼,需要用深度凸透镜才能矫正。但是高度正透镜镜片的五项放大作用和镜片的周边棱镜效应引起的环形暗影,令患者难以接受。特别是单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双眼屈光参差量大,更难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这样对临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现代白内障手术

世界上手里成功地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施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是英国眼科医生Harold Ridely,他是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分两次完成该手术的。1949年底他首先为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再与1950年初为该患者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接近自然晶状体的位置,物象放大效应最小,能恢复双眼单视功能,达到较好的术后视力矫正,从而解决了ICCE的术后屈光矫正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ECCE又逐渐占据了白内障手术的主导地位。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的成功,是在相关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显微手术技术,通过显微镜放大和精细眼科显微手术器械,能清晰辨认和后囊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彻底清除皮脂的同时,不至于穿破后囊。而闭合的注吸系统和黏弹性物质的引入,则使手术中能更好地维持前房深度,保护角膜内皮和协调IOL植入作用,使ECCE手术更加容易和安全。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将混浊的晶状体核皮质摘除,保留后囊膜的手术术式,手术前充分散瞳,在11:3012点为穿刺进入前房,保持灌注或注入黏弹剂,通过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将灌注液注入囊膜下将晶状体皮质与和进行水分离。压迫或圈套法娩出晶状体核,吸出皮质,植入晶状体,水密或气密切口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由于保留了晶状体后囊膜,对眼内结构的影响较小,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同时,保留的后囊膜也成为支撑人工晶状体的平台。

4、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存在手术切口大,术后角膜散光严重,视力矫正效果差等缺点,为此临床上就如何缩小手术切口、改善术后屈光状态的研究越来越多。Eman1976年研制成功首台超声乳化仪,该乳化仪可以讲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状吸出。到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并配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应用,已逐渐成熟并流行起来。目前在美国,90%以上的白内障手术是通过超声乳化完成的,在我国也在日益推广逐渐普及。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有单手法超声乳化术和双手配合劈核的超声乳化术两张方式。超声乳化头由钛金属乳化针头和软性硅胶套管组成,集灌注、乳化和抽吸功能为一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囊外摘除手术的一种特殊类型。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般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两种方式,切口长度约为2.8~3.5mm。通常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在晶状体前囊的中央,撕出直径约为5.5mm做有关的囊膜缺口。利用水分离术,使晶状体皮质自囊膜分离。然后,将超声乳化头从切口伸入前房内,将晶状体核粉碎吸除,最后,抽吸皮质,在前房及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体。结束手术前,吸除前房内黏弹剂水密或气密切口。

超声乳化技术奖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到3mm甚至更小,术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是目前白内障的主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