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引起角膜形态的变化可谓变形。形容变形的术语有切迹、陡峭化、平坦化、球面化、印痕、皱纹、不规则化等。有些变形是根据设计,可预测的合理变形,对明显前突的圆锥角膜施行程序化的矫形过程,促使圆锥部扁平化,规则化发展,以及反向几何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通过促使角膜中央区平坦化而降低近视等。
球面、非球面CL的影响
角膜地形图技术已确切地提示CL对角膜形态的影响,PMMA CL配戴者中有75%出现角膜形态变化,RGPCL有75%,SCL DW有31%,SCL EW有23%,而正常非戴镜角膜也有8%的改变。有些变化会引起眼镜雾视或CL中心定位不良。HCL引起的与位置有关,而邻接部位有可能变陡,变化也可出现在整个弧面。利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容易发现这些变化。初期配戴PMMA有些发生角膜中央区变陡,轻度雾状改变,近视增加。而配戴一段时间后,中央区可变平坦,近视降低。RGPCL的透氧性能高,材质相对柔软,虽可引起PMMA同样的变化,但程度较轻。
CL配戴后出现角膜非对称的改变,可用表面非对称指数(SAI)。量化表示,测量围绕角膜顶点的4个同心圆反射环经线上的对称性。PMMA,RGPCL和SCL EW戴镜后可引起SAI值升高,与此同时角膜的规则性亦发生变化,可用表面规则指数(SRI)表示,即测量10个同心圆半径上屈光力的变动,总体反映角膜中心及旁中心区域的规则性。PMMA和RGPCL戴镜后的SRI较高,SCL偶尔亦高。有时可见角膜上较深的弧形沟纹,为CL边缘压迫的结果。其它尚有角膜中央不规则散光,不对称改变,散光轴改变以及正常几何形态的逆向变化等。球面与非球面RGPCL比较,球面RGPCL对角膜中央和旁周边区的效应比非球面RGPCL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