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检查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8-20       阅读次数:

1、目的

1)测量患者散瞳与无散瞳状态眼的屈光状态。

2)快速了解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散光的矫治效果。

2、准备程序

1)各调节按钮归零

2)调整综合验光仪(调整双眼视孔透镜光新距,高度,水平)。

3)调整瞳距:根据所测值调整瞳距。                                                 

4)调整高度:调整综合验光仪及受检查者座椅的高度,使被检眼与综合验光仪的视窗等高,受检查者可保持舒适的坐姿,并使受检查者的视线与视标板坐标中心保持水平。

5)调整水平:使游标气泡居于正中位置。

6)调整眼睛位置:是受检查额头贴紧综合验光仪后面的额托,从侧面的反光镜中观察角膜的位置,可调整额托调节钮,保持镜眼局为12mm

3、远雾视(未散瞳者)

1)右眼调在“0”位置,左眼调在“0”位置。

2)出示0.1视标,让受检眼认读:

10.2以上的视力,加正球镜度数,至刚好认读0.1视标为止。

20.1以下的视力,加负球镜度数,至刚好认读0.1视标为止(若加负球镜度数不能提高视力,应进一步做客观检查或其他检查)。

3)将双侧视孔的度数同时增加,以-0.25D为梯度,没3~5秒递增-0.25D至患者能看到0.3视标为止,嘱患者注视视标3~5分钟。

4、客观检影

1)在进行综合验光仪检查前,应进行客观检影,可以按照医师自己的习惯进行。通常的做法是应用手动验光仪上的工作镜片(R镜片)进行检影,R镜片为+1.50D,工作距离一般采用66cm(在66cm处需要的调节为150D)。检影结束后,打开R镜片,即为试镜度数。

2)在检影中散光镜片的加入,习惯上我们加正散光,但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平衡,有时会有过矫情况出现,欧洲国家更习惯加负散光,特别是综合验光仪上,加负散光操作上可能更方便。

3)检影后进行红-绿测试和视力检查,并记录其视力结果,进行主观验光检查。主观验光结束后仍然要进行红-绿测试和和私立检查。目的是在每一部都基本保证不要过矫或欠矫。

注意:对儿童及调节力过强者采取睫状肌麻痹处理。

5.主观验光程序

1)初次MPMVA:经雾视的到调节放松时以最大正镜度达到的最佳矫正视力。

2)初次红绿测试:利用色像差原理定量分析被测眼屈光矫正的程度(欠矫、适中或过矫)。

3)交叉柱镜检查:通过交叉柱镜精确测出柱镜轴位以及柱镜度数。

4)再次MPMVA

5)再次红绿测试。

6)双眼平衡:在进行双眼平衡前,应保证单眼均达到MPMVA状态。

6、加+100D模糊视的意义,主观验光结束后,在红-绿测试的基础上,这个结果为单眼终点验光结果,在没有进行双眼平衡之前,单眼前分别加上+100D镜片,使其产生模糊视,理论上为0.25D屈光度平均可以增加或减少-行左右的视力,单眼前加上+1.00D后,正常情况应减少1/2的最佳矫正视力,即如果矫正视力是1.0,加上+1.00D镜片后,合理的矫正视力应为0.5

7、散光盘检测散光(先查右眼,后以同样的方法检测左眼)

1)出示0.5~0.6视标,让受检眼认读。

逐减正球镜度数或加负球镜度数,至刚好认读0.6视标为止(不要超过0.6的视力)。

2)出示放射线型散光盘视标,让受检眼认读。

1)确定有无散光:判断各条放射线清洗程度是否相同。相同,无散光,不相同,有散光。

2)确定散光轴: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线,与之垂直的防线为散光轴。

实际判断:散光轴=清洗线的钟点数×30°。

3)确定散光度数:将综合验光仪的柱镜轴对准已找到的散光轴,然后加柱镜度数(递加C-0.25),至各条放射线清洗程度相同为止。

4)加度数的过程中:①清洗的线逐渐增多,说明轴正确;②若清洗的线改变位置,说明轴不正确,修正的办法为清洗的线顺时针转,散光轴逆时针转,清洗的线逆时针转,散光轴顺时针转;③若清洗的线变到与原方向垂直,说明度数过大。

8.确定球、柱镜度数

1)出示1.0的视标,让受检者认读,逐渐减正球镜度数或加正球镜度数,至能最清洗认读1.0视标为止。

2)出示红绿视标,让被测眼比较红色和绿色中的黑子或黑环的清洗程度。

1)红色的黑字或黑环清洗,说明被测眼处于近视状态,此时应减正球镜或加负球镜。

2)绿色中的黑字或黑环清洗,说明被测眼处于远视状态,此时应加正球镜或减负球镜。

3)至红色和绿色中黑字或黑环的清晰程度相同为止,再加S-0.25或减S+0.25,让绿色稍好。

3)在患者眼前加交叉柱镜,出示点状视标,也可以出示0.30.4E字视标。

1)查散光轴:翻转交叉柱镜水平向设为A面,其背面即为B面,翻转交叉柱镜让患者比较通过哪一面看到的视标更清楚,还是两面同样清楚:①同样清楚,说明参考轴正确;②有一面清楚,说明参考轴不正确。

2)修正:若通过A面镜片清楚,将柱镜向红点方向转5°,若通过B面镜片清楚,将柱镜向白点方向转1°~5°,调整至AB面镜片同样清楚为止(注:若参考度数无散光,可将交叉柱镜的中间轴放在任意方向,重复以上动作)。

3)查散光度数:转动交叉柱镜的外环使其轴向与以上测定散光轴向相同,翻转交叉柱镜的AB面,让患者比较两面的清楚度:①同样清楚,说明度数正确;②有一面清楚,说明度数不正确。

4)再次出示红绿视标,让受检眼比较红色和绿色中的黑子或黑环的清晰程度:红色中的黑字或黑环清晰,减正球镜或加负球镜;绿色中的黑字或黑环清洗,加正球镜或减负球镜。

5)出示1.0及以上视标,让受检眼认读,测出矫正眼的最高视力。

6)让受检眼注视最高视力视标行,递加S+0.25或递减S-0.25,至看到视标模糊为止,模糊前的度数即为完全矫正度数。

7)右眼、左眼分别调在“OC”或“O”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单眼完全矫正度数。

9、双眼平衡检测

1)目的:

1)验光配戴屈光矫正眼镜的目的,首先要保证单眼的生理性视觉分辨能力达到最佳水平,因此我们进行了主观和客观的屈光检查。

2)配戴屈光矫正眼镜更重要的目的,是保证戴镜后双眼的看远看近时使用同等量的调节和集合,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双眼屈光度平衡,没有不等像视产生。

3)保证双眼有足够的注视野和充分的融合范围,双眼能协调一致的使用,并保证矫正前的主导眼在校正后仍然为主导眼,不对其过去的视觉状态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在处方前一定进行双眼平衡的检查。

4)保证所诶的配镜处方是患者最佳的视力,最适宜的屈光矫正度,最协调的双眼是状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视觉空间,避免视疲劳产生。

2)方法:三棱镜分视法、红-绿分视法、遮盖分视法。实际应用中可任选一种自己习惯用得方法。偏振分视检测较为常用,因其可根据底色的亮度分别判断单眼过矫还是欠矫,但若单眼检测的最终结果在视孔预置了+0.12内置辅镜,而无法同时内置偏振滤镜,则可选择采取三棱镜分视法进行双眼屈光平衡检测。

下面以偏振光分视法检测为例做简单介绍:

双眼分别检测屈光度完毕后,调整辅片手轮,使右眼视孔内置135°偏振滤镜,左侧视孔内置45°偏振滤镜。投放偏振平衡视标,或偏振红绿视标让受检者比较哪一只眼看得更清楚一些,还是同样清楚。

1)偏正平衡视标检测:被测者右眼所见为上排视标和中排视标,左眼所见为下排视标和中排视标。若诉上、下排一样清楚,不需调整。若诉上排视标较下排视标清楚,将右眼的球镜试片减-0.25D(近视)或+0.25D(远视)。若诉下排视标较上排视标清晰,将左眼的球镜试片减—0.25D(近视)或加+0.25D(远视),至双眼所见的上下两排视标的清晰度同样为止。

2)偏振红绿视标检测:被测者右眼所见为绿底9字视标和红底6字视标;左眼所见为绿底3字视标和红底5字视标(或8字)。若诉绿底9字视标或红底5字(或8字)视标底色量,将右眼的球镜试片减-0.25D(近视)或加+0.25D(远视),至双眼所见的偏振红绿视标四个色块亮度一致为止。

3)将双眼的球镜试戴片同步减-1.00D

4)移去双侧偏振滤镜,使双侧视孔置于无镜片。

5)投放0.5~1.0视力视标。

6)嘱被测双眼同时注视视标,将双侧球镜试片逐量同步加-0.25D,直至双眼恰能看清1.9视标。

7)分别记录双眼的球镜度数、球镜度数、柱镜的轴向以及双眼矫正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