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选标准
1、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2、年龄≥8岁的近视患者;
3、出屈光不正外,无眼部其他疾病;
4、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排除圆锥角膜等病变;
5、眼压≤20mmHg;
6、球镜度数≤6.00D,柱镜度数小于等于2.50D,角膜性散光小于等于2.00D;
7、球柱镜度数超出入选标准,在患者知情同意且坚决要求下亦同意入选。
二、方法
1、一般检查:
①常规眼前后节检查,排除眼部急慢性炎症、干眼症和其他接触镜配戴禁忌症;
②观察眼睑位置及紧张度;
③泪液量测定:泪湖观察或Schirmer试验做泪液量测定;
④泪膜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
2、屈光香菇检查:
①裸眼视力测定:采用做《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视力并且记录;
②验光:检影或电脑验光仪做客观验光(NIDEK),并且用综合验光仪做主观验光并且记录结果;
③角膜曲率仪检查;
④角膜地形图,反复做3次,排除泪液和眼睑的干扰,选取治疗最佳的一张储存分析,几率角膜Simk(模拟角膜镜屈光度),Mink(角膜最小屈光度),SAI(角膜非对称性指数),SRI(角膜规则性指数)等数值。
3、辅助检查:
①眼压测量:非接触眼压计(美国Leica),每眼测3此,取平均值;
②生物测量:A超(Sonoscan4000AP)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测3此区平均值;
③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检查:非接触角膜内皮镜(ICONAN);
④相差检查:相差仪(苏州医疗器械总厂WFA-1000)。
4、镜片验配:
①根据患者的资料计镜片的设计特点,确定角膜塑形镜的类型、镜片直径、基弧、第二基弧;
②选择适当的试戴【ian试戴,根据荧光图像评估镜片的位置及活动度,确定最佳镜片参数;
③戴镜验光:
① 定制镜片,包括:镜片类型、基弧、第二弧度,度数、直径、配戴方式;
② 镜片规范配戴和护理教育。
5、戴镜基弧与随访:
①使用镜片材料为氟硅丙烯酸脂81×10DK(cm/S)(mlO×Hg);
②均以夜戴镜为主,第三代角膜塑形术配戴者均以一副镜片为作用镜片,第二代角膜塑形术配戴者则使用多副镜片逐步改变角膜弧度;
③随访:患者于戴镜后次日、1周、2周、1个月及以后每月随访至6个月,半年后为3~6个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