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疗效分析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9-2       阅读次数:

一、裸眼远视力变化

配戴镜片者在术后1周即出现明显的远视力改善,较术前有明显差别(P0.05),以后视力仍在提高,至1个月左右视力平均为4.82±0.28,变化值达0.50±0.29,与一周时远视力比较仍有明显差别(P0.05),以后远视力处于稳定(如图)

                                

裸眼视力平均值

 

二、屈光度变化

配戴镜片者在术后1周即出现明显屈光度降低,较术前有明显差别(P0.05),以后屈光度仍在减低,至1个月左右屈光度大最大改变,平均降低未3.03±1.56D,与1周是屈光度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以后屈光度改变处于稳定。

 

 

屈光度平均值

 

三、角膜屈光度的变化

1、角膜地形图的主要改变:

①中央平坦,周边逐渐变得陡峭;光学区直径约5~6mm,反转弧区宽度约1~2mm,暖色示高屈光度;平行弧区宽2~3mm,与周边的角膜屈光度相近;

②角膜偏上、下、鼻、颞侧曲率变平,相应偏测角膜变陡;

③中心岛屿:表现为位于视轴区或附近小范围角膜畸变,局部变陡d非规则型:光学区多种颜色的无规律的分布。

2、角膜垂直向屈光度的变化:术后1轴即出现明显屈光度降低,达1.38±1.36,较术前有明显差别(P0.05),以后屈光度改变处于稳定。

 

 

角膜垂直向屈光度平均值

 

 

3、角膜水平向屈光度的变化:术后1周即出现明显屈光度降低,达1.37±1.42,较术前有明显差别(P小于0.05),以后屈光度改变处于稳定。

 

角膜水平屈光度平均值

 

4、角膜最小屈光度的变化:术后1周即出现明显屈光度改变,较术前有明显差别,1月、3月、6月后仍在降低,各组之间比较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最大达1.74±1.52,6月后趋于稳定。

 

角膜最小屈光度平均值

 

5、角膜非对称性指数(SAI)的变化:术后1周出现明显改变,较术前有明显差别(P0.05),1周后角膜非对称性指数(SAI)的变化稳定。

 

角膜SAI平均值

 

6、角膜规则性指数(SRI)的变化:术后1周即出现明显改变,较术前有明显差别,1月、3月、6月仍在发生变化,各组之间比较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后趋于稳定。

 

 

角膜SRI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