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及表现
多由镜片或护理液刺激、角膜慢性缺氧等原因,引的炎症因子导致角膜缘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核纤维蛋白的渗出于聚集所致。表现为角膜上皮和基质浅层的灰白色圆形浸润灶,分布与角膜边缘。角膜上皮多完整,荧光素染色阴性,局部结膜充血。配戴者出现轻、重不等畏光、流泪,刺痛等角膜刺激症状。
角膜不伴有感染,表层显现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白细胞的浸润。与感染性角膜浸润不同,典型的改变为角膜近周边区1~2mm直径鼓励的灰白色圆形混浊,异物感、疼痛等刺激症状较少,前房炎症少,病灶区刮片细菌培养阴性。发病2~3日内上皮可有轻微缺损,而角膜溃疡的上皮缺损明显,往往持续1周医生,可以此鉴别。好发部位分开睑时2点、5点、7点、10点眼睑缘未知的角膜区域。
发生机制一般先有角膜上皮的障碍,上皮的屏障功能降低,之后因镜片的污染和细菌毒素等引起免疫反应,继而出现角膜近周边区的浸润。诱因包括Ortho-K CL下方混入异物,Ortho-K CL清洁不当,Ortho-K CL自身的污染,护理系统的污染,长期过夜配戴Ortho-K CL后慢性缺氧,机械性刺激和芥末炎症等。为镜片明显污损、沉淀,引发角膜点状浸润的病例。
二、处理方法
1、暂时停戴镜片。
2、局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同等滴眼液。一般经停戴、抗炎点眼治疗后可很快治愈,不残留严重后遗症。
3、严重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4、检查镜片的加工质量、配适状态和洁净程度,根据异常的原因进行调整和解决。
5、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方面要严格指导和监控患者,告诫患者如有异物混入镜下,突发性磨痛,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不可姑息。一定要先摘下镜片并冲洗镜片,使用医师建议的滴眼液,有条件最好及时请医师诊查,另一方面应通过定期检查眼表、配适和镜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患者适时更换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