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评估配适状态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8-8       阅读次数:

第二次评估要在第一次评估半小时后进行。因为角膜塑形镜是要重塑、改变角膜形状的,所以它与角膜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第一次评估时觉得很好,但是过了半小时或者2小时,甚至12天后才发现配适不良。为了提高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成功率,多次评估镜片的配适状态是必要的。在给患者试戴时,最好是每半小时观察一次,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镜片。对于那些镜片位置不佳、活动度不理想、屈光不正度下降不多的,为稳妥起见,可在调换适当的镜片后将试戴片给患者带回夜间试戴(注意:若试戴片的材料是不透氧的PMMA的,不能过夜配戴),次日早晨戴着镜片来复查。

为了更好地调整梦戴维加墨塑形镜试戴片,弄懂梦戴维角膜塑形镜试戴片系列的性能是必要的。梦戴维角膜塑形镜试戴片的镜片箱内一般有120片试戴片,横向是按FK的大小排列的。纵向是按屈光不正度拍了的。

为了迅速正确的找出最合适的试戴片,了解一下几点是帮助的。

1BC弧是关系到矫正屈光不正力量大小的,越向表的左侧选镜片,矫正力量越强,越向右越弱;越向上越弱,越向下越强。

2RC弧是关系到矫正速度快慢的,同时也有稳定镜片和影响矫正力量的作用。它的曲率半径的大小取决于将要矫正的屈光不正度的大小,需要矫正的屈光不正度越大,RC弧的曲率半径越小,需要矫正的屈光不正度越小,RC弧的曲率半径越大。

3AC弧是关系到镜片松紧的,同一纵向镜片的AC弧曲率半径大小不变,但越向左侧选择镜片镜片的曲率半径越大,越向右越小。

4、从所选的第一只镜片(初始镜片)向各个方向调整镜片时个弧变化有如下规律:

左上

上方

右上

左侧

原始镜片

右侧

左下

下方

右下

 

从原始镜片向左上调片,BC的曲率半径相同,RC的曲率半径增大,AC的曲率半径增大。

从原始镜片向上方调片,BC的曲率半径减小,RC的曲率半径增大,AC的曲率半径不变。

从原始镜片向右上调片,BC的曲率半径减小,RC的曲率半径相同,AC的曲率半径减小。

从原始镜片向左侧调片,BC的曲率半径增大,RC的曲率半径增大,AC的曲率半径增大。

从原始镜片向右侧调片,BC的曲率半径减小,RC的曲率半径减小,AC的曲率半径减小。

从原始镜片向左下调片,BC的曲率半径增大,RC的曲率半径相同,AC的曲率半径增大。

从原始镜片向下方调片,BC的曲率半径增大,RC的曲率半径减小,AC的曲率半径不变。

从原始镜片向右下调片,BC的曲率半径相同,RC的曲率半径减小,AC的曲率半径减小。

第二次评估时大约有50%以上的患者配适良好,可继续试戴,等1~2小时后在检查配适状态和裸眼视力,如配适良好,近视的屈光不正度下降1.00~2.00D,裸眼视力相应提高,可以下定单。

5、如果发现配适不良,即屈光不正度下降不理想,处理原则如下:

1)镜片的活动度不佳:镜片在角膜上应当有一个滑动的范围,以便让泪液在镜片下流动,以供角膜新陈代谢的需要。最佳的活动范围应该是向上下方活动1~2mm。若活动范围过大,很快滑向下方并过了角巩缘,或者活动的位置不能固定,镜片在角膜上呈漂懂状,常常显示镜片过松。要向右下方调换试戴片。

若镜片的活动范围小于0.5mm,活动的速度很慢,譬如推动镜片后它从上向下滑动1mm需要2秒钟,常常显示镜片过紧,需要向左上方调换试戴片。但是若在试戴2小时后还有这种活动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2)镜片的位置不佳:镜片位置不佳的原因较多,主要的有角膜散光较大、角膜不对称指数较大、眼睑过紧等。镜片位置不佳是在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过程中最你难处理的事(不超过1mm),镜片的活动度也很好,就无需处理。只有当镜片活动度较小,或没有活动度,且视力恢复不佳时才需要处理。

1)镜片偏下:若镜片位置偏下1mm,活动度也在正常范围内,不需调整。只是当镜片固定在巩缘下方1mm以上时,才需要处理。向下偏位大多数是镜片太松,可尝试向左上方调换试戴片。有时在让患者采取仰卧姿势时好转。少数患者的非对称指数较大,角膜的下半部K值比上半部的低,可尝试向右下方调换试戴片,即将镜片的三弧适当收紧一点。

2)镜片偏上:稍微向上偏位,活动度好也不影响矫治效果。若向上偏位1mm以上,且固定不动时一般都会造成散光,必须处理。偏上的原因大多数是镜片太松。此时先要将镜片推动,在看它的活动度,脱镜片太松,可收紧三弧即向右下方调换试戴片。少数患者也会因为非对称指数较大,角膜的下半部K值比上半部的低,则可尝试将镜片的三弧适当放松一点,即向左上方调换试戴片。

3)镜片偏左或右:镜片的侧向偏位是最难处理的事,大多数是患者角膜本身的问题,可因散光较大、非对称指数较大或屈光不正度较高而致。还有些患者的角膜条件很好,屈光不正度也不高,但是就是偏位严重,这就要考虑是有眼睑的力量不平衡而致。

4)镜片斜向偏位:斜向偏位的原因与横向偏位大致相同,可以参照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5)严重的偏位:经过调整镜片后仍然不能解决就要放弃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或者告诉患者只能白天戴。偏位较轻的处理办法是:可以考虑向上方调整镜片,目的是放平BC弧和RC弧,增加镜片的稳定性。还可以加大角膜塑形镜的直径(可加大到11mm)甚至可以两种办法同时使用。

3)戴镜后视力屈光不正下降不理想:一般来说,戴用适合的试戴片1个小时能是近视度数降低1.00D左右,2个小时大约能将1.50D2.00D。戴用8小时的,一般也能降低原有屈光不正度的70%,裸眼视力也相应提高。若达不到上述预期效果,有以下几种可能:

1)镜片配适不良:若出现上面中所描述的各种配适不良,都能认为的造成角膜散光,或者矫正力度不够,而致视力恢复不佳。应按仔细找出原因调整镜片。

2)患者的角膜e值较小:角膜前表面越是趋向球面化,重塑的可能性就越小,矫正就越是困难,可试用加大BC弧压力的办法,即向下方调整镜片解决。

3)患者有较高的内散光:当有内散光即晶状体散光时,角膜塑形镜的效果不会很好。用了角膜塑形镜后又是反而将内散光显露出来,造成视力不佳。预防的办法是在检查时要给予注意。少量的内散光可以试用加大BC弧压力的办法,若较大的内散光(大于1.00D)就应放弃治疗。

4)其它:镜片左右搞错、镜片下有较大气泡、角膜中央有较多上皮脱落或角膜水肿,甚至于过矫造成远视等都会使裸眼视力不佳。有时也有不明原因的,可能是角膜的硬度较高,可塑性不好的关系,这在成人可能出现的较多。

如果没有发现以上的问题,残留的屈光不正度也不高,角膜地形图的表现正常。这也可能是患者本身的反应就比较慢,可以让患者继续试戴几天,也可以就直接定制镜片。屈光不正度较高者,在1周后,甚至于1~2个月,屈光不正度还在不断下降(但是不要指望能降得较多),视力也相应不断地提高。可以向患者解释,让他耐心地等一段时间。本中心曾经遇到过一个患者,屈光不正有-5.00DS,戴镜片后配适状态很好,戴镜的视力达1.0,但是戴了半个月视力还只有0.6左右,残余-1.00DS的屈光不正。但是经过2个月后视力稳定在1.0。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反应越慢。

4)试戴时出现的其它问题:也常常发现对护理液过敏,患者感觉异物感较强,裂隙灯下角膜上皮点状染色阳性,应立即停止试戴。为防止对护理液过敏的发生,试戴时一定要将护理液冲洗干净,或换一种护理液。

镜片下异物也常常发生,多数发生于让患者带回家过夜试戴,嘱咐患者来就诊是尽量避免灰尘进入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