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镜片设计首先要考虑角膜的形态。角膜的长轴径线曲率从叫哦顶点到周边的变化为离心率,用e值表示。e=0表面曲线为球面的一部分;0<e<1表明曲线为椭圆的一部分;e=1为抛物线。研究表面95%的角膜e值为0.30~0.70,因此大多数眼的角膜形态为非球面形态
然而单一径线的e值无法描述整个角膜的形态。所以需要通过公式的换算得出描述整个角膜形态的因子:
P=(1-e²) p为形态因子
Q=-e² Q为非球因子
大多数角膜形态摄像分析技术或角膜形态分析软件可以计算给出e及Q值,以指导对角膜形态的正确分析,通过计算得出镜片理想的后表面光学区曲率半径(BOZR)。正常角膜形态的e、p、Q值如下:
e=0(球形) 0<e<1(扁长形)
p=1(球形) 0<p<1(扁长形)
Q=0(球形) Q<0或>0(正值为扁长形,负值为扁圆形)
早期的设计因为总直径(TD)较小(9<9.00mm),所以当TD增加或角膜形态陡峭离心率增加的情况下将导致BOZR较为陡峭;反之,若减小或角膜形态较平离心率减小时将导致BOZR较为平坦。
之后镜片的矢高调整以改善镜片配适在指导验配方面的应用。在设计镜片时不仅考虑到基弧与角膜平K值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角膜形态、散光度和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所形成的泪液层作用。
BOZD与BPD1接合处于角膜面接触,此处泪液厚度为零。TLT在角膜顶点处最大
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泪液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①调高泪液交换律,维持角膜正常生理代谢;②该泪液层正负液压的变化可影响镜片活动和中心定位;③避免镜片直接接触角膜,保护角膜上皮组织不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