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表环境的生理状态与变化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7-26       阅读次数:
        涉及眼表面环境的生理性改变,可通过眼睑张开与闭合时间的变化进行观察,任何原因引起的眼睑闭合时间延长,均将触发眼内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等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炎症、缺氧和干眼的状态。
 
       1、闭眼环境
 
在闭睑环境下,角膜表面的氧含量从大气环境中的21%减少至8%。延长闭睑可引起泪液瘀滞,泪液量减少,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增加,pH值下降,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空泡样反应,角膜温度增高,乙酰胆碱减少,角膜知觉降低等一系列改变。分析闭睑环境下的泪液成分可以确切地证实亚临床炎性症状存在于睡眠中眼睑下方,泪液蛋白质、IgA和血浆白蛋白增加,补体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产生化学激活因子,多形核细胞增多,并释放出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之类的高反应性物质。其他一些主要反射性泪液成分,如溶菌酶、乳铁蛋白以及泪液特有的前白蛋白亦处于淤积状态。与此同时,闭睑还促使微生物聚集于结膜和睑缘上。
 
       2、表面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开睑状态角膜暴露于大气环境下,表面氧分压(PO2)为155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接近0。前房中PO2为55mmHg,PCO2为40mmHg,这是正常状态下氧(O2)与二氧化碳(CO2)流通在眼内的分布状况。眼睑闭合后,睑结膜毛细血管PO2大约为60mmHg,是开睑的1/3左右,而角膜表面由于角膜的氧消耗,表面氧流量小,PO2降低至40mmHg。眼睑闭合后睑结膜的PCO2与前房中相同,其浓度梯度可忽略不计。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开睑和闭睑缺氧反应的程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考虑与个体不同的角膜、晶体的氧需求,角膜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泪液的化学过程和现象,眼睑作用,镜片泵样作用以及生理性眼睑闭合不完全等因素有关。睡眠中泪液和角膜实质pH值降低,角膜温度和泪液渗透压的增高液会影响角膜的供养水平。
 
        睡眠中角膜厚度的增加,最早见于Mandell等人的论文报告。由于角膜实质对泪液蒸发改变的渗透性反应,睡眠后经测定,角膜厚度约增加了4%,开睑后1小时,角膜厚度会恢复基本状态,而且随日间变动逐渐变薄。
 
 
开睑、闭睑状态眼表面生理环境

 
闭睑
开睑
角膜pH值
泪液pH值
温度(oC)
张力(%NaCl)
O2(mmHg)
CO2(mmHg)
7.39
7.25
36.20
0.89
61.00
55.00
7.55
7.45
34.50
0.97
155.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