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是胎膜的内层,厚度0.02~0.05mm,透明而光滑,无血管、神经,羊膜分为两层:上皮层和基底层。1995年Kim和Tseng用4°C100%甘油保存的人羊膜移植到破坏严重的兔眼表,获得成功。从此羊膜移植在眼科的应用领域被逐渐拓宽。
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作用机制为:
1、羊膜与人眼结膜组织结构相似,含有眼表上皮细胞(包括结膜细胞核角膜上皮细胞)生长需要的物质。其基底膜可促进结膜干细胞分化为结膜上皮细胞、促进结膜上皮向角膜上皮转化,促进角膜缘干细胞增殖及角膜上皮细胞的移行,羊膜产生的gb4、gb9、gb11等单克隆抗体,有助于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2、羊膜可阻止白细胞浸润,抑制多种蛋白酶如:胰蛋白酶、纤维蛋白酶、阻止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炎症持续时间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3、羊膜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促进上皮生长。
4、羊膜机制能抑制β-转化生长因子(TCF-β)信号传递,抑制角膜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瘢痕形成。
5、羊膜抗原性低,免疫排斥反应小。因此羊膜移植可以达到有效的结膜及角膜眼表的重建。
羊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于眼科,尤其是眼表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它价格低廉,取材和保存简便,免疫排斥反应小,手术操作简单,也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关于羊膜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如羊膜中是否含有未知的细胞因子;已经检测出的生长因子的确切机制如何;羊膜的抑制机制细胞增生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新鲜羊膜中的活性成分对内眼手术有无影响等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相关学科的推进,羊膜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