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质:
是一种非手术近视矫治方法,应在医师/视光师指导下进行。
2、主要功效:
①患者白天(1天24小时中的10~16小时)眼睛处于非近视或较低的近视状态,不用配戴任何眼睛即可拥有良好的裸眼视力。
②对青山患者,能有效遏制其近视的快速加深。
3、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角膜参数设计一种特殊的硬性隐形眼睛,采用高透气性材料加工制作,让患者配戴。
4、矫治过程:治疗分两个主要阶段
(1)第1个月为治疗期,让患者的视力或降低的度数达到预计的状态。这段时间内,医师/视光师对患者的情况密切跟踪,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配戴方式、配戴时间的长短、调整镜片、增加辅助性用药等。患者需按规定和医嘱按时复诊和配合治疗。
(2)治疗期完成后,矫治过程进入维护期。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患者需要每天或隔天配戴镜片一段(8~10小时)时间,以保持治疗效果。患者按时进行月复诊,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自动停戴、自点抗生素眼药水并及时与医师/视光师联系。
5、预期矫治效果:
矫治前度数 |
矫治30天后效果 |
|
视力改善情况 |
度数降幅 |
|
400度以下 400~500度 500~600度 600度以上 |
裸眼视力提高到1.0以上(含) 裸眼视力提高到0.8以上(含) 裸眼视力提高到0.6以上(含) 视具体情况而定 |
75%以上 65%以上 55%以上 300度以上 |
6、矫治原理:近视眼的眼视光学表现为平行入射光进入人眼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即眼屈光力过高。通过配戴特别设计的硬性矫形角膜接触镜,可以合理改变角膜表面的形状,降低眼屈光力,从而降低甚至消除近视。这一原理与激光手术相同。只是激光手术是永久性地消磨角膜内部的部分组织,而角膜屈光疗法作用于角膜外表面(上皮),不接触任何角膜内部组织。
角膜上皮具有弹性,角膜组织细胞具有“记忆性”,倾向于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需要每日(有些人隔日)配戴,才能维持矫治效果。
7、不适合治疗人群:
(1)眼部禁忌症: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干眼症;慢性泪囊炎;眼睑闭合不全;麻痹性斜视;眼球震颤;慢性角膜结膜炎;圆锥角膜;慢性色素膜炎;弱视;神经及视路疾患导致的视力矫正不良;晶体状混浊即慢性青光眼等。
(2)全身禁忌症:包括急、慢性副鼻窦炎;严重糖尿病;正在使用皮质类固醇、阿托品类等对矫治有影响的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胶原性疾病等精神病患者等。
(3)屈光性禁忌症:近视高于800度;顺规散光大于300度,逆规散光大于150度;角膜平坦K值小于39D。
(4)个体条件禁忌症症:年龄i型傲宇8岁;个人卫生不良者及不依从治疗规则者。
(5)其它禁忌症:做过角膜屈光手术者;角膜外伤者;12mmHg>眼压>21mmHg;角膜中央厚度≤0.4mm。
8、最佳矫正对象为无上述禁忌症,同时具备下述条件:
(1)近视600度以下,顺规散光150以下,逆规散光75度以下,近视度数:散光度数>2:1。
(2)角膜平坦K值大于42D,小于46D。角膜中央垂直K和水平K值之差小于1.5D。角膜表面有中央向边沿逐步平坦,E值大于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