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是一连续的透明结构,为便于临床应用和地形分析,临床上常将叫哦划分为4个区:
(1) 中央区:该区直径为4mm(光学区),此区具有重要光学意义;
(2) 旁中央区:距角膜中央4~7mm环形区;
(3) 周边区:距角膜中央7~11mm的环形区域;
(4) 角膜缘区:于巩膜相邻,宽约0.5mm,为角膜地形图的盲区。
正常角膜为一非对称性的非球面形态,一般从角膜中央到周边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即屈光力逐渐减弱,角膜逐渐变平坦,在角膜缘处最扁平;角膜高度变化也是从角膜中央到角膜缘逐渐降低,与角膜区光力的变化相似,根据角膜中央颜色图形可将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图形分为以下5种:圆形(22.6%),椭圆形(20.8%),对称领结形(17.5%),不对称领结形(32.1%)及不规则形(7.1)。中国人正常角膜前表面中央屈光度曲率为43.45D±1.37D,43.16D±1.42D,42.84D±1.45D,角膜中央与角膜缘屈光度差值平均为1.78D±0.89D,角膜顶点与视轴通常不在同一位置,而且各个个体角膜顶点的位置不相同。在正常角膜,角膜前、后表面的高度地形图也可分为5种:规则嵴形,不规则嵴形,不完全嵴形,岛形和未分类型。在角膜前表面高度地形图中,以岛形最多,不完全嵴形居次,而在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中,以岛形为最多,规则嵴形为此。
正常角膜厚度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增加,角膜最薄出平均厚度为0.55mm±0.33mm,该处与视轴平均距离0.90mm±0.51mm,其中约2/3眼的角膜最薄处位于视轴颞下方,约1/4眼位于视轴颞上方,其余的位于视轴鼻下方或鼻上方。正常角膜的厚度图形分为以下4类:圆形,椭圆形,偏心圆形和偏心椭圆形,以前二者占绝大多数。
一般而言,角膜形态与厚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的视功能。但生理情况下,角膜形态与厚度也随着时间,眼睑压力,泪液渗透压和激素水平等的改变而发生微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