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膜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7-28       阅读次数:

在角膜和结膜的表面,有一层相对不流动的泪液层,称泪膜(tear film)。泪膜液位于眼表层,泪膜的存在使得目光炯炯有神,晶莹、清澈、明亮。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时人们对它的存在往往视而不见。若点1滴荧光素钠液,泪膜的形态在钴蓝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通过镜面映照法可以观察到泪膜表层的晶莹反光即脂质层。泪膜-空气界面对眼的屈光系统也很重要,因此泪膜的产生于更新对维持眼表健康至关重要。

1、泪膜的功能可概括为六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分别为:使角膜表面光滑,成为理想的光学界面;湿润角膜;冲刷异物、细胞碎屑及细菌;构成角膜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泪液含有葡萄糖,营养角膜上皮;含有溶菌酶,保持角膜表面相对无菌状态。

2、泪膜的脂质层可以延缓水层的蒸发,形成光滑、规则的角膜前光学面。

活体上油脂总是呈液体状态。因为睑板腺将油脂分泌至腺管口,它不参与泪液流。当眨眼时它受到推挤,靠眼睑迅速开启扩散与泪液膜表面。油脂的覆盖可以减少液体层的蒸发,并预防泪液溢出。由于油脂扩散于浆液层整个表面,它就拖着浆液与它一起,增厚了泪膜,此即谓Marangoni效应。水液层含有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蛋白质和糖蛋白等成分,功能是保持角膜、结膜的湿润,提供上皮正常代谢的营养物质。黏液层居泪膜的最深层,成分为黏蛋白。黏液层亲水,附着在上皮细胞表面,并对抗油脂的玷污使上皮保持湿润,黏液层还靠其表面活性作用稳定泪膜,这是因为充裕的黏液溶解在泪膜的水液层中,降低其表面张力,因此使它成为一较好的湿润剂。黏液层填补角膜上皮之间的缝隙,减少散光,提高角膜的光学性能。泪膜中还含有一重要成分为溶菌酶,它是泪腺分泌的。溶菌酶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保持角膜表面的无菌状态。免疫蛋白补体通路也存在于泪膜中。

泪液动力学包括以下4个过程

1、泪液的生成

泪液质和良的异常可导致泪膜异常而发生干眼,泪膜中3种不同成分的异常均可发生干眼。

2、泪液的分布

泪液均匀分布的机制:①正常和自主性眼睑活动,每次瞬目在角膜表面重新分布泪膜,把水分在角膜和结膜上,而脂质层分布在水层表面,增加了泪膜厚度和稳定性,瞬目动作有赖于瞬目反射弧的完整,包括正常的角膜知觉、眼睑解剖结构和第Ⅴ、Ⅶ脑神经的支配;②正常和自主性的眼球运动。

泪液在睑缘处形成一层“泪河”并且在内眦出形成“泪湖”。泪液来源于:毛细管作用、重力、瞬目。泪液量的分布:角膜前1μl、泪新月3μl、下穹隆4μl

3、泪液的蒸发

黏蛋白层随眼睑运动展开,上皮的湿润由更新的黏蛋白层而增加;蒸发作用使得泪液变薄,油脂和黏液混合,该处上皮不湿润出现泪膜破裂,即干燥斑。脂质层的作用为延缓和防止泪液的蒸发。

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是指正眼一次瞬目与最早出现泪膜干燥斑所需时间。通常此时间比两次连续瞬目间隔时间长些,常人BUT15~40秒,而瞬目动作间隔约5秒,10~12/分明所以泪膜一般能保证完整而很少出现破裂现象即不出现干燥斑,这对发挥泪膜的生理功能和成功配戴接触镜是十分必须的。临床上BUT大于10秒被视为正常。

4、泪液的清除

眼睑闭合运动时泪液想内眦方向流动,眼轮匝肌收缩而扩张,引起负压吸附泪液进入排水系统,而在眼睛睁开是则相反。毛细血管作用和重力在泪液排出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泪液的更新率大约是每分钟16%

泪液的清除过程:①泪液有在泪突上的上下泪点进入上下泪管。②上下泪管结合后进入泪囊。③泪液通过鼻泪管,最后进入泪腔。④泪鼻管的开口有Hasner阀门控制。⑤Hasner阀门可防止鼻泪管或泪囊中内容物的逆流。⑥眼睑的正常活动还激活Hasner阀门,眼睑闭合后关闭Hasner阀门。即泪液→上下泪点→下泪管→泪囊→鼻泪管→鼻(Hasner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