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灯显微镜简称裂隙灯,是眼科常用的检查仪器,不但适用于眼前节检查,而且在附加镜下还可进行前房角检查、后部玻璃体及眼底检查。另外,配置上Coldmannn压平眼压及可测量眼压,与激光治疗仪相连,还可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因此,裂隙灯显微镜在临床的使用价值很高。
一、检查前准备
1、充分了解病史,对被检眼进行一般检查。
2、检查须在暗室中进行。
3、被检查准备:①、详细检查晶状体、玻璃体、眼底时。应先滴散瞳剂如复方托品酰胺散瞳。②、刺激症状重的被检眼,需要先滴表面麻醉剂如丁卡因。③、分泌物多者,应先清除分泌物(该被检者检查后需注意仪器的消毒)。④安置被检者坐于检查台前,调整座椅至舒适;指引被检者将下颏置于下颏托上,前额顶住前额横档,然后调整下颏托,使睑裂与托架上的标志线在同一水平线上。
4、嘱被检者闭眼,将光线投射到上眼睑上,调整目镜,使镜筒距与检查者瞳距一致,并使观察面清晰;选择所需的检查光线。
二、常用的检查方法
1、弥散光线照射法:斜向投射弥散光线,低倍放大下直接观察眼前部,以初步、全面了解角膜、虹膜、晶状体。
2、直接焦点照射法: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将灯光焦点调整至于显微镜焦点一致,进行观察。可选择宽光、窄光及圆柱光照射。光线照射到结膜、巩膜、虹膜等不透明的组织时,可见境界清楚的照亮区,照射到角膜、晶状体等透明组织时,则呈乳白色平行六面体(光学切面)。
角膜光学平行六面体的前后两面稍呈弧面,相当于角膜的前后面,面的快窄有裂隙光线的宽窄决定;两面间的距离代表光线经过的角膜厚度,该距离不因裂隙光的宽窄而改变,但可随光线的投射角度大小而改变:投射角度不变窄,投射角度大变宽。窄裂隙光线形成的平行六面体很薄,前后面变窄,但厚度不变,利于判断病变深浅,观察角膜外伤是否穿通等。
由于晶状体的终身生长特点,其光学平行六面体内包含许多光带。因晶状体较厚,需由浅入深不断移动焦点,来看清其光学平行六面体各层次。
角膜与晶状体光学平行六面体之间的黑色空隙为前房。采用细小圆柱光照射,可发现房水有无混浊即混浊所在的层次。
3、镜面反射照明法:因角膜与晶状体前后面光滑,光线照射时可形成镜面反光区,借助该区光度的增强可进行详细检查。步骤如下:①被检者向正前方注视,投射光线自颞侧照射在角膜上,在角膜近鼻侧会出现一光学切面,同时角膜颞侧出现一小长方形发亮区即镜面反光区。②被检眼稍向颞侧转动,同时向颞侧稍微移动裂隙灯光,使光学切面与镜片反光区重合,此时可看到明亮夺目的角膜前表面反射。可查见泪膜上的脱落细胞。③向被检者方向稍微移动显微镜,使焦点对准角膜后表面的淡黄色镜片反光带,可查见角膜角膜内皮的花纹。④被检眼向颞侧转30°~40°,光线自颞侧投射,显微镜焦点对准晶状体前囊,缓慢转动裂隙灯臂至合适角度,可查见晶状体前囊的镜面反射,呈橘皮状。同法检查后囊。
4、后部反光照明法:也称透照法。检查时将光线的焦点投射在被观察组织后方的不透明组织上或返回光线的路线上时,为直接后部反光照明法;当被检查的组织恰居于返回光线的一侧时,为间接后部反光照明法。该法常用于检查角膜病变。
5、角膜缘分光照射法:又称角膜缘散射照明法。将光线直接集中在角膜缘上,是全部角膜缘形成环形光晕(对侧角膜缘出最清楚)。角膜正常时只可观察到此光景和巩膜突形成的环形阴影。若角膜某处存在极淡的混浊,则该混浊处会表现为明显的灰白色遮光体。
6、间接照射法:将光线投射在被观察组织的一部分上,借助光线在组织内的分散、曲折和反射,对被照射出附近的遮光物进行检查。可用于观察瞳孔括约肌、虹膜内出血、虹膜血管和角膜血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