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接触镜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配戴后引起的角膜并发症日益引起临床上的关注。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一般是安全的。但如果戴前未严格遵守配戴适应症、消毒不严格、镜片管理不善、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或因配戴镜片不合适等,有可能会发生各种眼部并发症。特别是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使用者角膜状态本身欠佳,故出现并发症相对更重。接触镜引起角膜并发症的常见病因有:对护理液中防腐剂发生过敏或毒性反应;对沉积在接触镜上的蛋白质过敏;配戴不合适(如配戴过紧或过松等);超长配戴或过夜配戴角膜接触镜等;特别是日抛镜片的出现和普及,以及硅水凝胶镜片的广泛使用,由于缺氧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在临床已经较少出现。
接触镜引起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1、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主要由于某种原因致角膜损伤如外伤、炎症、缺氧等,而破坏了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加上不洁的手、镜盒及配套药液的污染等,造成细菌感染。因此在配戴前应经眼科医生详细检查,严格掌握配戴接触镜的适应症,杜绝任何因素引起的角膜上皮损害。配戴者,戴天要袖箭指甲、洗净手,镜片及镜盒要经常彻底清洗消毒,定时更换清洗消毒液,减少污染机会。对缺失或劈裂的镜片要及时更换。加强对配戴者的宣传教育,不但是配戴者了解接触镜的适应症,也要了解戴接触镜的并发症及预防,戴镜者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配戴,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2、感染性角膜炎
多因感染及缺氧引起点状角膜炎、角膜上皮下侵润等,戴镜后有疼痛,眼红,流泪,分泌物,畏光,视物不清等刺激症状,检查可发现结膜充血,角膜侵润,角膜溃疡,虹膜炎,前房积脓等。出现感染性角膜炎应停戴接触镜,按细菌性角膜炎处理。其预防与角膜溃疡基本相同。
3、角膜新生血管
新生血管多由于配戴传统性角膜接触镜后长时间慢性缺氧,角膜基质层缺氧水肿,原排列致密的板层间隙变得疏松,为血管的伸入提供了条件。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刺激是白细胞侵润产生血管生长因子,导致角膜缘血管持续性扩张,随之有血管细胞索条伸入角膜,索条内出现腔隙并有血液灌入,形成新生血管。
4、角膜上皮脱落
角膜上皮是角膜组织中有丝分裂最旺盛的组织,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和葡萄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角膜接触镜覆盖于角膜表面,角膜不能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造成角膜处于低氧代谢,抑制了角膜上皮的有死分裂,细胞无氧代谢增加,角膜上皮排除的乳酸增加、渗透压增加,而致角膜水肿,使上皮相互间联系疏松易脱落。因此要教育配戴者除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外,还要选择透氧性较高的镜片,不要超常时间配戴,是角膜获得更多的氧气,而维持角膜上皮的有氧代谢。
5、巨乳头性结膜炎
主要由于镜片表面沉淀物及长时间戴镜镜片摩擦造成结膜过敏性反应。戴镜后由烧灼感、痒、黏液性分泌物等。检查可发现上睑结膜乳头,镜上可见沉积物。治疗:彻底地清洁镜片,减少戴镜时间。考虑用日戴抛弃性接触镜或硬性透气型镜片。
6、中毒性、变应性结膜炎
戴镜后不久即出现烧灼感、痒、眼红等症状。体征:结膜充血,滤泡性结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治疗;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湿润眼表,不用含防腐剂的护理液。考虑用日戴抛弃型接触镜。
7、结膜干燥症
在正常睁眼的情况下,角膜面泪液中的水分不断蒸发,泪液的渗透压也逐步升高,当泪液的渗透压达到某个阀值时,则会刺激角膜上皮的感觉神经,从而引起瞬目反射,是泪液恢复等渗状态。在配戴软镜之后,由于镜片覆盖整个角膜,睁眼是泪液的相对高渗不能对角膜构成刺激,故配戴眼的瞬目反应转为迟钝,瞬目间歇延长,使睑裂区暴露于镜片覆盖面以外的结膜发生干燥。泪液的脂质层覆盖球加墨和镜片表面,瞬目时镜片的边缘的频繁移动破坏了泪液脂质层的完整性,是泪液蒸发过多,故在镜片边缘区域容易发生结膜干燥。
8、护理液过敏反应
护理液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免疫原性。眼球表面的结膜,角膜缘和副泪腺等组织内有结膜相关淋巴样结构(CALT)和langerhans细胞,二者可收集和携带抗原,作用于淋巴细胞,导致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