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曲率计检查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8-29       阅读次数:

1、  角膜曲率计的基本原理

角膜曲率计由Helmbolz1856年研制,是利用角膜的反射性能来检测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屈光力以及散光轴向的仪器。其原理是通过测量在角膜前特定距离放置特定大小的物体经角膜前表面反射所形成的第一Purkinje像的大小,来计算出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然而在测量中,由于被测眼很难保持固定不动,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双像系统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已被普遍应用于各类角膜曲率计的设计中。其原理是:在系统中加入双象棱镜于物镜的相对位置,调节棱镜的位置使双像的距离等于像的大小,此时无论被测眼是否有微小移动,对准的双像不会再改变了。利用该原理的角膜曲率计称为可变双像法角膜曲率计,如Bausch-Lomb角膜曲率计。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测试光标的大小来获得对准的光标像并使双像距离恒定,这种称谓固定双像法角膜曲率计,

2、  检查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事Bausch-Lomb型角膜曲率计,现以它为例介绍角膜曲率计的检查方法;检查前校准仪器,并在暗室内实施检查;被检查者下颌放在颌托上,前额向前顶在托架上,保持头位正而稳定;被检查双眼平视正前房,检查者通过目镜将正号游标移至被检眼的视野中心,调整焦点,使成像清晰;然后调整左右位置、转动旋转轴,使上下环的下环与左右环的右环重叠,包括“+、-“号的重叠,且正号游标位于重叠环的中心;此时可在刻度窗上读出相交成90°方向的最大、最小屈光度及其轴向。通常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更为方便使用的是自动角膜曲率计。它把计算和分析部分交由计算机处理,能提供最大和最小子午线的屈光度、曲率半径及其均值、主子午线的轴向等数据。它检测简便、操作时间较短,操作者只需将摄像头对准角膜中心并调整焦距即可。

3、  临床应用

判断角膜前表面是否正常;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设计参数,预测手术效果;为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的设计提供依据;了解眼内、眼外手术对屈光的影响;为角膜接触镜基弧的选择提供参考。

4、  优点与缺点

角膜曲率计的优点是:对具有正常范围屈光力的规则角膜,结果可靠,精确度达±0.25D;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设备易于维护。其局限性表现为:只能检测角膜中心直径约3mm区的曲率半径或屈光力,不能反映整个角膜形态,无法反映不规则散光,更不易发现圆锥角膜;有些非角膜中心区的病变其角膜曲率计的读数可以使正常的;对于不规则角膜的检查,由于映像变形而使检测结果不准确;另外由于其设计原理中假定角膜是球面的,所以测量结果会与角膜真实形态存在差异,尤其是对过于平平坦或过于陡峭的角膜,其测量的精确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