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逆性治疗低、中度近视的方法,作用是肯定的。但是由于其采用长期、夜间配戴的方式,特别是第三代角膜塑形镜片能快速改变角膜的形态,故其安全性是这一技术的关键问题。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一眼曾对完成1.5年随访的患者141例276眼,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安全性做一客观的评价。
角膜溃疡的原因
角膜溃疡是接触镜导致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更多见与长戴镜片这。长戴镜片者危险性增高有许多机制。虽然镜片的透氧性大大提高,但仍难保证在睡眠时角膜能获得理想的氧分压;另外还有对角膜上皮的机械性损害的因素;睡眠时泪液分泌减少,眼表面的易感性增加;长时间的镜片配戴液容易使微生物从镜片表面转移至角膜。由于角膜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而无代偿机会,致使角膜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发生上皮脱落,且细胞有丝分裂受阻,细胞修复能力下降,局部的免疫功能也下降。如此等等再角膜损伤,又有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角膜感染。前几年,由于软性接触镜知识的普及和配戴方式的改变,并发症已显著下降。角膜塑形镜片是一种更复杂的镜片,镜片设计复杂,要求有较高的验配技术;镜片作用于角膜的机制复杂,对角膜产生更多影响;患者主要用于夜戴,对角膜安全的防护要求高。本研究中所有在规范的验配和随访下,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危险因子,唯有角膜溃疡发生。但作者曾报道过医院收治的角膜溃疡病例,国外亦有散在的角膜塑形术所致的角膜溃疡的报道,国内曾报道角膜感染的病例学分析,28例角膜感染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的11例,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8例,11例辣阿米巴培养阳性,2例为真菌培养阳性。角膜塑形术镜片材料透氧性虽很高,单并非是绝对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