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3-1-29       阅读次数:

美国医学家最近报告说,浆液性中心脉络膜视网膜病,可引起黄斑部视网膜脱离而导致失明。该病常见于视网膜病变中年人,同心理应激有明显关系,通过治疗可复明。他们使用血管造影术确诊的浆液性中心脉络膜视网膜病患者33例,其中30例在失明以前曾遭受严重的心理困扰占91%。一般从心理应激到出现脉络膜视网膜病平均间隔7天。大多数患者通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恢复视觉,但有些患者可因轻度心因性而复发。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疾病,往往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继发性损害。

 

症状简介

专家指出,这种黄斑脱离不同于癔病性失明,既有精神紧张的病史,同时还发现有48%的患者有心血管病,36%患有高血压,有些患者有偏头痛、雷诺氏病或痛风等原发病。 眼病患者要注意心理平衡,情绪波动是某些眼病的诱发因素,甚至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可能引起失明的眼病还有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眼病黄斑变性、黄斑出血等。
糖尿病往往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继发性损害。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在发病后5-9年便可发生视网膜病变,约50%的病人15年后发生,而在25年后则有80%-9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
多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病变初期,眼部一般无自觉症状,但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黄斑区受累,病人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等症状。当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病人视力可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患者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
 
 

症状体症
1、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
2、视野有中心暗点
3、眼底表现:病变局限于黄斑部、1/4 ̄1DD大小之灰白色或灰黄色圆形(或椭圆)渗出病源,边缘不清,稍隆起,病源周围多有环形或孤形出血,可合并盘状视网膜浅脱离及硬性渗出;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病变活动期在造影早期可见新生血管及斑点状、网状或条纹状荧光渗漏,恢复期及瘢痕期可见造影早期高荧光及病源周围的透风荧光及色素性荧光遮蔽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当有眼部自觉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已比较严重,往往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发现情况及时治疗。一般认为,病人半年到一年应检查一次,平时若有变化,则应及时检查处理。
5、病变将会产生多种视网膜血管疾病例如:视网膜血管出血,视网膜血管阻塞。

症状体症

疾病特点

出现了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千万不要小觑,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往往是某些眼科疾病的前兆,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眼科疾病。今天我们来一起重新认识一下视网膜病变:
1、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
2、视野有中心暗点;
3、眼底表现:病变局限于黄斑部、1/4—1DD大小之灰白色或灰黄色圆形(或椭圆)渗出病源,边缘不清,稍隆起,病源周围多有环形或孤形出血,可合并盘状视网膜浅脱离及硬性渗出;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病变活动期在造影早期可见新生血管及斑点状、网状或条纹状荧光渗漏,恢复期及瘢痕期可见造影早期高荧光及病源周围的透风荧光及色素性荧光遮蔽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当有眼部自觉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已比较严重,往往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及时发发现情况及时治疗。一般认为,病人半年到一年应检查一次,平时若有变化,则应及时检查处理。
5、病变将会产生多种视网膜血管疾病例如:视网膜血管出血,视网膜血管阻塞.
 
病变治疗
目前为止,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无效,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在活动期,病灶位于黄斑中心1/4PD以外者,可行激光治疗。 

视网膜出血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激光疗法,纤溶剂、抗血小板凝聚剂等方法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效果,这些可以治疗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和控制病情,但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对瘀血的进一步吸收,恢复视力,预防病情反复发作,远不如中医药理想,可以在采用激光及西药的同时,以及在病情恢复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机会运用中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视网膜血管阻塞

1、视网膜动脉阻塞:①紧急抢救,及时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片等舌下含化,妥拉苏林或阿托品球后注射等,并可每小时吸入10min的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②眼球按压。③可用维生素B1、B12、肌苷、皮质类固醇等。④降眼压:口服乙酰唑胺等。⑤体外反搏。⑥病因检查与治疗,预防另一眼发病。
2、视网膜静脉阻塞:(1)病因治疗。如治疗高血压,炎症及病灶处理。有视网膜血管炎者使用皮质类固醇;血粘度高者行血液稀释治疗(右旋糖酐静滴等)。
(2)激光治疗:①黄斑囊样水肿持续3个月以上,应采用黄色、绿色或红色激光进行格子样光凝。②有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已产生新生血管者,行激光视网膜光凝术。③手术治疗。玻璃体出血长期不吸收可行玻璃体切割术。④药物治疗:静脉点滴血管扩张剂及纤溶制剂,维生素C、E、地巴唑等口服,亦可用活血化瘀中药。
 
预防措施
由于视网膜病变多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主要应控制糖尿病和血压,糖尿病的控制和并发症检查证实强度胰岛素疗法可延缓IDDM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发作和减慢其进展。视觉症状有视力模糊,一眼或两眼视力突然减退,视野内出现黑点或闪光感者,皆应随时请眼科医师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