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易发因素——地区差异

来源:云南眼视光      发布时间:2012-7-21       阅读次数:
1、近视眼患病率城乡差异明显,南京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1982)将邻近城市视力低常情况列表,均见农村明显为低。
 
近视眼的城乡差别(1980-1981年)

地区
城市(%)
农村(%)
中学            小学
中学            小学
上海
杭州
无锡
南京
22个省市普查
42.50
37.20
36.15
43.28
29.40
32.30
11.40
17.26
26.75
19.70
28.11
21.25
22.06
12.13
16.20
10.97
6.60
8.30
7.78
8.30

2,、Morra 调查山区1405例学生及相邻平原区1662例学生,发现近视眼患病率分别为17.9%与22.9%,认为这一差异与环境气候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而另有资料介绍,非洲刚果土著人群居住在丛林密布地带,视野不开阔,因而多发近视眼。
 
近视眼的易发因素——长时间视近负荷
Cohn于1866年最先提出近距离用眼与近视眼的关系,认为学生看书时间过长、学业紧张可引起近视眼。Karlsson于1974年根据大量资料强调了学校性近视眼的含义。余匡伟于1982年提出了学生近视眼的视近负荷因素,即指出读写作业时书本与眼的距离近是近视眼发生的因素。Angle于1980年统计13536例12~17岁学生发现,近视眼患病率在每天看书时间短于1小时的人群组为22.7%;1~3小时的人群组为32.8%;长于3小时的人群组为34.6%。我国钟润先等早年即指出:过度用眼是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并概括为“两长一短”,及每天学习时间长、一次性持续用眼时间长及睡眠时间短;“两多一少”,即课外作业多、考试多及可外活动少。国内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长时间看电视诱发近视或加深近视眼。
 
职业因素中,近视眼是视近工作的一种职业病,这也也长时间视近负荷有关。